【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为展示杭州各地应急消防管理站、专职消防队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夯实基层应急消防工作基础,推动应急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努力实现常态长效、长治久安,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杭州市应急管理局特开设“基层应急消防治理看杭州”专栏。
跟着杭小应,一起来了解下吧~
富阳区湖源乡针对辖区内自然灾害风险多、旅游安全风险高的特点,以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建机制、强队伍、明职责、抓运行、促实战,努力构建“站队一体、应消一体、防消一体、全域管控、全民共治”的独具山乡特色的应急消防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应消站“小防指办”的功能,筑牢安全屏障,为乡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全方位指挥调度体系
系统化提升应急响应水平
构建乡级“1+1+N”指挥体系。湖源乡由党政主要领导为指挥长成立“1”个乡指挥中心,以乡应急消防管理站为主设立“1”个指挥部办公室,设立监测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援、信息报送、后勤保障等N个工作组,形成信息“汇-转-督-报”闭环机制,第一时间将防汛预警信息传达至乡职能科室和10个村级工作小组,实现信息传达、指令下达“扁平化”。
构建村级“10+33”微哨体系。由各村联村领导、指导员、村党支部书记组成3人研判小组,将10个村划分为33个微网格,组团联村成员、村干部和“应急吹哨人”共计155人,纳入微网格进行包保,确保防汛“无死角”。
构建叫应叫醒体系。由应消站统筹全面激活,通过移动短信和网格宣传矩阵、上门预警、广播喇叭、车载喇叭、手持喇叭及敲响铜锣等宣传方式,提高群众防范意识。依托第三方救援力量、民宿、餐饮等旅游新业态协会,提前发布防汛信息,及时预警吹哨、疏散在风险区域的游客进行及时、安全地转移。
强化全领域风险防范机制
精细化压实各方主体责任
建立水上安全吹哨机制。湖源乡着力建立周边三地、四县、六乡镇上下游预警联动机制,建立流域雨情联动工作群,共享气象雨情资源。摸排境内18.8公里的壶源溪风险点位,建立“3+3+1”(即:3个正职领导、3个相关分管领导和1个值班领导),“3+X”(3即:应消站干部、值班组员、第三方专业救援力量,X即:公安、交警、执法队等),“10+X”(即:10个行政村和组团联村成员,X个市场主体)水域安全吹哨机制,实现水域安全管理全覆盖。
压实业态变量风险责任机制。与全乡119家民宿、34家餐饮、2家露营地等业态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以“一签、一宣、一问、一检查、一闭环”等“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压实主体责任。
建立监测预警技防机制。创建“应急管理一张图”,在22处小流域、16处地质灾害点、11处登山道入口、8处堰坝等点位均配备监控、广播等设备,由湖源乡指挥中心联动10个村级平台实时在线监测调度。
完善全流程应急救援体
全方位加强自救互救能力
建强一批自救队伍。湖源乡分三个片区成立3支乡级救援队伍,按自然村组织一批3人以上的自救队伍共124人,并进行专项救援实操培训,适时开展演练、拉练行动,确保“叫得应、拉得出、能自救”。
配齐一批物资设备。按照因地制宜的安全、实用原则,为33位应急吹哨人标准配备“口哨、铜锣、喇叭、救生衣、头灯、雨具(雨鞋、雨衣等)”等六件套,与抢险救援大型机械设备业主签订汛期需及时参加救援行动的工作协议,根据预警情况,确保救援设备安全迅速地到乡、到村、到点,驾驶员和应急队员则在村值班备勤,全方位地实现应急救援出击神速、战则全胜。
设置一批避灾安置点。湖源乡在建立运行2个乡级避灾中心、10个行政村避灾场所的基础上,各微网格从中择优选取符合安全条件的作为临时安置点。同时,在全乡范围内精选非临水、临崖的民宿,作为备选点位,全面提升转移人员的安全保障承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