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从基本规定、居住环境、建筑空间、结构、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其中,《规范》里面有几项要求涉及安防,小编在这里简要梳理一下,供各位安防人士参考了解。具体如下!
住宅安防要求
根据《规范》的内容,涉及到安防相关的内容大体上包括选址与布局安全、出入口与公共区域防护、智能化安防系统搭建等等。
其中在选址与布局安全中,提到要与危险化学品、易燃与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需保持安全距离,规避自然灾害威胁地段,同时要匹配相关配套设施,比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用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场所设施及社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等。
在出入口与公共区域防护上,《规范》提到当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m时需设防护设施,高度不应低于1.20m。同时,外廊、楼梯等临空处防护栏杆高度要大于1.20m。另外,在室外公共区域夜间照明照度上也做出明确规定,继而保证监控的有效性。
在智能化安防系统搭建上,《规范》内容显示,住房建设应设通信系统且需光纤到户,同时移动信号需要覆盖公共区域及电梯;
智能家居配线箱需预留通信、有线电视接口,支持安防设备联网。另外,住宅建筑疏散通道上和出入口处的门禁设备应具备紧急情况下就地内部手动解除的功能。
总的来说,该文件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源头防控、物理防护、技术防御等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表述,继而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
市场影响
该《规范》一经发布,引起全市场的广泛讨论。有业内人士表示,《规范》的发布或对安防行业带来这几方面的影响!包括驱动相关产品迭代、智慧安防系统成标配、新场景催生细分赛道和行业协同生态重构提速等等。
其中在产品迭代上,该文件对建筑的防护设施提出了量化指标,或倒逼安防企业提升相关产品防护等级。例如,智能监控需适配低照度环境(公共区域照度≥100lx),推动红外夜视、AI图像增强技术普及;燃气报警系统需集成紧急
切断阀,加速物联网传感技术在安防领域的落地。
在智慧安防系统构建中,文件强制要求光纤到户、智能家居配线箱等基础设施,为智能安防设备联网奠定基础。或催生家庭安防中枢(如集成门锁、监控、烟雾报警的一体化平台)的市场需求。
另外,文件针对高层住宅、老旧小区改造等场景都明确提出新的要求,或衍生出特殊安防需求。例如,电梯监控需适应狭小空间安装,外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需嵌入烟雾探测装置,为微型化、耐候性安防设备创造增量市场。
最后文件还对通信、燃气等多领域提出要求,此举无疑是提示在住宅项目中包括安防在内的各专业领域要协同合作,不仅可以推动安防企业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商加快转型,还让行业协同生态构建提速。
结语
总的来说,该规范通过系统性设计,将安防要求贯穿于选址、结构、设备、智能化等环节,强调预防性防护、紧急响应和技术赋能,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住宅安全体系。同时明确了相关配套设施,这些设施的搭建或增加市场对安防相关设备等的需求,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