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近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的“余震”效应不断。
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如果中国没有在4月8日撤销对美国加征34%关税的反制措施,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50%的关税。
按照新增税率累加的算法,此前美国对中国加征34%的“对等关税”,叠加更早之前加征的20%关税,后续的关税已飙升至104%。
4月8日晚间,据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的消息称,104% 关税将于美东时间4月9日凌晨0点01分正式生效,对应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12点01分。
此次关税的持续增长,对近年来致力于出海的厂商们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已然没有退路。特别是消费类安防出海趋势渐长的当下,政策层面新出的坑,需要在产品价格、物流成本、交付周期等层面分摊,对其海外销售新增了难度。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贸易战和关税战,阴霾持续笼罩着,夹缝之中还能如何找寻后路?未来又将如何破局?凡此种种疑问之下,笔者力图在行业人士交流中窥见些许答案。
关税持续飙升,出海危机四伏
川普爱作妖,已经屡见不鲜。
自特朗普重回白宫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对华加征关税。
2月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3月4日,特朗普再次签署行政令,在原有10%的基础上额外追加10%的关税,累计税率达到20%;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对所有国家实施10%的基准关税税率,对中国征收34%的关税,累计关税达54%;
4月9日,特朗普宣布在之前已征收的 20% 全面关税和 34% 对等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 50% 的附加关税将生效,使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总关税达到 104%。
高达104%的关税,属实是见证了历史,也看到了贸易战的无底线的残酷。
众所周知,高额关税的直接影响,就是出海商品的成本承压,厂商要么涨价,意味着压力转嫁到消费者,或将降低其市场份额;要么自身消化成本,也会导致利润下降。
“关税重锤之下,已经没有后路了”,某厂商感慨。
在当下仍存在多重不确定性的关税打压,对出海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面临着危机四伏的压力。
如何走出去?
关税风暴席卷,不能幸免,也需要应对。
时至今日,高达104%的关税,对安防厂商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数据分析,若中国安防设备涨价30%-50%,其市场份额将萎缩20%以上。”
此前,笔者了解到,中国出海企业的品牌不外乎三大头部厂商的子品牌,也确实在海外市场收获了市场红利。同时,雄迈、技威、涂鸦、安佳、天视通、觅睿、积加等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可以预见的是,在关税之外,美国政府此前以“国家安全”为由挤压中国厂商的事件或将升级,进一步压缩国内品牌厂商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出海的热门地,在以欧美寡头品牌市场之外,中东/东亚地区则以中小型厂商为主,皆是不同程度在关税层面承压。
在此境况之下,有业内人士坦言,此次的关税施压,或是加速供应链重构或转移到东南亚等地的好时机。
不容忽视的是,即使海康、大华、TP、景阳等不少厂商已在海外建厂,但核心零部件仍依赖国内供应链,在物流效率和生产成本之间也仍需平衡。
同时,对于已经在美国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体量的品牌而言,提升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和产品实力,跟随形势变化实施攻守策略,加速进行全球化布局和技术升级,提升海外生存的防御能力。
而对于中小厂商而言,在美国市场之外,积极抓住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的新兴机遇,加强对各个地区的本地文化、法律、商业环境等了解度和本土化建设,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式和战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总体而言,当下的政策博弈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做好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加快替代供应链建设将成为关键变量,也是安防厂商们出海的重要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