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指南》(GB/T 45272—2025)(以下简称:《指南》)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首次从安全性、易用性、舒适性、智能化四大维度对适老化家居产品提出系统性规范。
一、家居安防设备应该注意哪些?
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宜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感官、健康、语言交互、认知等老年化特征及人类工效学等要素,同时宜考虑可持续性等方面。根据《指南》明确要求,之后,安防设备可以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感官交互优化
老年人感官功能有所衰退,视力、听力下降常见。因此,
摄像头等安防设备需支持大字体界面,方便老人看清操作选项;引入语音控制功能,避免老年人因手部灵活性降低导致的误触或操作困难。例如,当老人想要查看监控画面时,只需说出指令,摄像头便能自动切换到相应视角,无需手动点击复杂的屏幕菜单。
集成联动
智慧安防系统应构建智能居家养老模式,包括
生物识别智能门锁、毫米波雷达监测跌倒、AI算法识别异常徘徊行为、紧急呼叫等功能。例如在老年人日常活动区域,如客厅、卧室、卫生间,一旦设备检测到老人跌倒,便立即联动相关系统发出警报。同时,集成智能健康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在关键位置,如床边、马桶旁的家居产品宜安装紧急呼叫按钮,按钮设计应醒目且易于触碰,确保老年人在遇到突发状况,如身体不适、滑倒受伤时能及时求助。异常情况发生后,安防设备要及时发出警报,并且通过优化算法等技术手段,宜避免误报,以便家人或医护人员能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帮助 。
数据隐私保护
随着安防设备智能化程度提升,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备受关注。对于涉及老年人隐私的远程监控数据,必须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同时,严格禁止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调用数据,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全方位保障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让老人及其家属安心使用智能安防产品。
二、安防人可以怎么抓住红利?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消费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适老化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家庭、社会刚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亿,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22%和15.6%。据测算,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群体中,大部分仍选择居家养老,但传统住宅存在安全隐患,这种结构性矛盾催生了庞大的改造需求——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全部都要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也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此外,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也开始落地,如杭州市、兰州市2025年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最高可补贴2万元;苏州市、常州市最高补贴15000元;深圳市、广州市补贴累计最高10000元;上海市最高补贴可获5000元等。
政府补贴除了拉动C端消费,也将会驱动B端采购,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标配适老化安防系统等。面对“银发经济”这一潜力市场,安防企业可以从以下方向入手:
技术升级:优化误报率、模块化设计适配不同场景
在技术升级方面,安防企业要重点攻克误报率这一难题。当前市场上的一些安防设备,在监测老年人状态时,由于环境干扰等因素,容易出现误报情况,这不仅会给老人及其家属带来困扰,也会降低设备的可信度。企业应投入研发力量,通过改进传感器技术、优化算法等方式,提高设备监测的精准度。例如,采用更先进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能够更精准地识别老人的动作姿态,区分正常活动与跌倒等异常行为,有效降低误报率。
模块化设计也是技术升级的关键方向。不同的养老场景,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对安防设备的需求存在差异。通过模块化设计,安防企业可以将设备功能进行拆分组合,针对不同场景快速定制出适配的安防解决方案。比如,在居家场景中,可将智能门锁、紧急呼叫按钮、摄像头等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除了基本的安全监测功能外,还可增加人员流量监测、区域入侵报警等模块,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产品多元化:推出 “适老套装”,联合养老机构推广
安防企业可通过推出 “适老套装” 实现产品多元化。将智能门锁、跌倒监测设备、紧急呼叫系统、健康监测手环等适老化安防产品进行打包组合,形成不同功能与价格层次的套装,以满足不同消费能力与需求的老年群体。比如,针对经济条件一般且对健康监测需求较高的老人,推出包含基础款智能门锁、简易跌倒监测摄像头、健康监测手环的经济适用型套装;针对经济条件较好,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老人,推出功能更丰富、材质更优质、设计更美观的豪华型套装,套装内产品可实现互联互通,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与健康保障。
此外,安防企业应加强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推广。养老机构直接服务于老年群体,对适老化产品有着深入的了解与需求。企业与养老机构联合,一方面可以根据养老机构的实际使用反馈,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与功能;另一方面,借助养老机构的渠道与品牌影响力,向老年客户推荐产品。例如,企业与养老机构合作举办适老化安防产品体验活动,让老人亲自试用产品,感受产品带来的便利与安全,同时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也可以现场讲解产品使用方法与优势,增强老人对产品的信任与购买意愿,从而有效推动适老化安防产品的市场普及。
场景拓展:从家庭延伸至社区与农村
安防企业不应仅将目光局限于家庭适老化安防,还应积极拓展场景至社区与农村。在社区层面,随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对安防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需要安防系统实现对老年人活动区域的实时监控、异常行为预警,以及与家庭安防系统的联动。
农村地区的适老化安防市场同样潜力巨大。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农村对适老化安防产品的需求逐渐显现。但农村地区存在网络覆盖不足、居民居住分散等特点,这就要求安防企业研发出适应农村环境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例如,开发低功耗、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的安防设备,以满足农村地区复杂的网络条件;设计便于安装与维护的产品,降低农村居民使用门槛,从而打开农村适老化安防市场的大门。
结语:
银发经济市场,为安防行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新增长的大门。从产品功能的优化升级,到市场场景的拓展与产品多元化发展,安防企业有着诸多可探索与实践的方向。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满足老年群体的安防需求,不仅是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的契机,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