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根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人居环境明显,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门设立了城市更新专项,今年,住建部将和财政部再选拔第二批20个城市。中西部地区最高可以补助12亿元。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抓紧组织计划申报和项目评审的工作,将于6月底前下达今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同时,财政部也将对相关城市的工作进展、资金使用管理等开展绩效评价,强化追踪问效,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城市更新,怎么“更”才能“新”?一类是包括城市地下管网、老旧居住区、城中村市政设施等在内的基础类工程;另一类是老旧街区厂区转型提质、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完善等提升类工程。
基础类改造,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其中,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改造提升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供热、消防等基础设施。
提升类,则是为了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推进的改造内容,涉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和其智慧化改造,比如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便民超市、便利店、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
随着城市更新专项投资逐步落地,业内哪些细分领域将迎来“项目潮”呢?
1、智能门禁与出入口管理系统领域:在老旧居住区和城中村,人员流动复杂,传统门禁难以满足安全需求。新型
智能门禁系统融合
人脸识别、二维码识别、指纹识别等多种技术,能精准识别人员身份,有效阻止外来无关人员进入。比如在一些已经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安装智能门禁后,小区盗窃案件发生率大幅降低。而且,智能门禁系统可与社区管理平台联动,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为社区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电动车安全管理领域: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其带入电梯的行为引发安全隐患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老化、破损严重、配套设施不全的老旧小区,针对电动车管理的专用解决方案尤为重要。例如,从电动车进入楼门提醒,进入电梯时进行检测阻止电动车上楼以此防止可能的安全风险,同时针对电动车停放区域专门设置火点监控设备,检测出温度异常立即报警。另外针对电动车充电提供完整的充电解决方案,并将车棚内的消防与安防进行整合,做到安消一体化管理。
3、智能监控与预警领域:无论是城市地下管廊、老旧街区还是公共空间,都急需智能监控设备。高清摄像头、热成像摄像机等,可对区域进行全方位合理录像。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这些监控设备能实现行为分析,如异常行为预警、人群聚集监测等。例如在地下管廊中,智能监控可实时监测管道泄漏、设备故障等情况;在老旧街区,能及时发现打架斗殴、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
4、智慧养老安防领域:随着老龄化加剧,城市更新对智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日益重视。智慧养老安防涵盖紧急呼叫报警、老人跌倒监测、健康状况实时监测等功能。通过在老人家中、养老服务中心安装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一旦老人发生意外,系统能立即通知家属和相关救援人员。例如可穿戴设备能监测老人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当数据异常时及时预警。
5、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领域:城市更新需要一个整合各类安防系统与社区管理功能的综合平台。该平台能将智能门禁、监控、消防、适老化家居产品等系统数据汇聚,实现统一管理与调度。社区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社区安全动态,进行应急指挥。比如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快速联动各安防系统,调配资源。
6、地下空间智能安防领域:随着城市更新对地下管网、综合管廊的改造升级,地下空间的安防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传统地下管网存在环境复杂(潮湿、易积水)、监测盲区多等问题,而新型智能安防系统需融合物联网传感器(如气体浓度传感器、水位监测仪)、智能巡检机器人及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例如在综合管廊中,巡检机器人可实时检测电力、燃气管道的运行状态,通过AI算法识别管道泄漏、设备异常等隐患,并自动生成维修工单;三维可视化平台则能将地下空间的安防数据与BIM模型结合,实现故障点位的精准定位。
7、智慧工地安防管理领域: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施工等工程,面临施工区域分散、人员流动频繁的管理难题。智慧工地安防需整合人员定位安全帽、AI视频监控(识别未佩戴防护装备、违规操作)及噪声扬尘监测传感器,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追溯”的全周期管理。例如在某城中村改造项目中,通过给施工人员配备智能安全帽,可实时监控其位置与生命体征,当进入危险区域时自动报警;AI摄像头可识别高空抛物、脚手架松动等隐患,并同步推送至安全管理APP。
8、车路协同与智慧停车安防领域:城市更新中对老旧小区停车位的改造、道路通行效率的提升,催生了车路协同安防需求。安防技术可在智慧停车场中集成车牌识别无人值守系统、车位引导与反向寻车系统,同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防止车辆剐蹭。例如在老旧小区周边道路改造中,安装具备AI识别功能的违停抓拍摄像机、在停车场部署智能道闸与监控联动系统,可减少乱停车现象,保障道路畅通。
城市更新行动对于安防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基础类工程中,城市地下管网的更新改造需要安防设备保障施工安全以及后期运维安全,例如在地下管廊中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管廊内的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老旧居住区和城中村的安防升级更是迫在眉睫,安装智能门禁、高清监控摄像头等设备,能有效提升区域的治安水平。而在提升类工程中,社区服务设施的智慧化改造离不开安防技术的支持,像智慧养老服务中的紧急呼叫报警系统、智慧托育中的儿童安全监测系统等。
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持续推进,安防行业将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