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品牌专栏】“落吊桥、开城门、迎贵宾——”西安城墙永宁门号角声鸣、宫灯流转,鸿鸬开城,迎客四方。龙年春晚让全国观众一睹《山河诗长安》的今朝瑰丽,也记住了西安城墙的恢宏气势与深厚底蕴。
作为古都西安一张特别的名片,城墙曾以自己的身躯守护着一方城郭,而今,一代又一代“城墙人”也保护着这座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并将“数智”技术贯穿文物保护之中。2023年,西安城墙打造了“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管理平台,与海康威视合作成立“文保数据治理实验室”,助力城墙实现预防性保护与智慧化管理,让古老城墙焕发“数智”新生。
厘米级高精度全域数据模型,助西安城墙管理提质增效
走进西安城墙信息中心,一座虚实结合的“城墙”跃然屏上,3D画面中,大到整个城墙尽收眼底,小到精细还原整个城墙建筑细节。这正是西安城墙打造的管理平台。
“我们对13.74公里城墙整体、34栋重点建筑、18个城墙门洞及登城马道进行三维建模,打造了厘米级、高精度西安城墙全域数据模型,对现有文保、安防、消防、水位等4000余个监测设备点位进行模型标注,将各种独立信息统一共享到管理平台。”西安城墙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总监赵彬介绍道。
管理平台汇聚了大数据、物联网、测绘扫描、AI和5G等技术,物联设施和业务信息系统数据,都在此整合并实时呈现,综合态势、文物保护、文旅运营、防汛指挥、应急安全等实时动态尽在掌握,助力数据高效联动、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从“心中有数”到“抢先一步”,智能物联助力实现预防性保护
管理平台不止有数据高精度的实时呈现,还有智能物联技术的加持。西安城墙与海康威视合作成立“文保数据治理实验室”,建立物联数据采集、数据治理的物联底座,将数据赋能到管理平台,助力预防性保护和景区智慧化管理。
在文物保护方面,西安城墙联合海康威视,通过红外热成像等多维感知技术,实现特定区域入侵预警,如有违规攀爬行为发生,将自动向管理人员发出提示,提升事件处理效率。
在护城河管理方面,智能物联技术的加持,给护城河防汛和游客安全带来更可靠的保障。河道上方,海康威视智能物联设备智能监测水位变化情况,让防汛工作“心中有数”;在桥头等重点区域,海康威视红外技术24小时智能感知人员落水等危险情况,保障游客安全。
在文旅运营方面,面对日均3万人次的客流量,智慧化的客流系统能够敏捷应对。客流统计系统由景区入口的海康威视智能闸机和智能客流统计摄像机提供客流数据,游客较多的情况下,可提前采取临时限流疏导等措施,科学预防游客拥堵。
在应急安全方面,西安城墙与海康威视正在联合研究消防与安防的实时智能化管控,对烟雾感知等数据维度进行智能分析,保障城上的古建防火安全。
“我们将城墙预防性保护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还能够‘抢先一步’,更好地去开展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 赵彬介绍道。未来,海康威视将与西安城墙继续开展联合创新,围绕城墙的文物保护的数据采集、治理,探索结合物联传感器、AI机器视觉等技术,为城墙未来的文物保护、修缮以及旅游利用开发提供数字资产。
大遗址保护开发与文旅融合发展 数智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科技的力量体现在西安城墙保护的方方面面。2023年,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运用国内首套塑闪宇宙射线缪子成像设备,为西安古城墙58号马面做“CT”; 三维激光技术用于获取破损城砖面积等量化信息数据;探地雷达、瞬变电磁法、面波法、微动法、地震映像法等地球物理方法也用于城墙内部空洞隐患的无损实验探测;数字文物展示方面,也不乏AR眼镜等创新玩法……一代又一代守护者们,将西安城墙打造成蕴含长安风韵的文化符号,使之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开发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赵彬介绍道,西安城墙一直在让数字科技再造文物活化创新链。西安城墙希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游览体验方式,从而增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让“西安城墙”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明珠继续光芒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