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慧城市网>安防展览网>资讯列表>助力“中国矿王”数字化转型,海康威视这样做

助力“中国矿王”数字化转型,海康威视这样做

2024年06月18日 09:52:37 人气: 36643 来源: 智慧城市网
  【智慧城市网 品牌专栏】海拔超5400米的雪域高原上,智能地磅系统正在自动过磅,全流程无人值守;配电室里,工业听诊设备通过音频算法实时检测设备状态,识别异常噪声;打开安全“一张图”,各生产单元运行情况实现智慧管控,保障一线生产安全运行……在紫金矿业集团,越来越多智能化设备和创新手段正融入生产环节全领域、全过程。
 

 
  近年,紫金矿业集团与海康威视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在地勘、采矿、选矿、冶金、环保等全链路生产环节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实现安全生产与降本增效。随着智能物联技术与矿山相遇,数字化场景不断“上新”,有色金属产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蝶变。
 
  采矿、选矿数字化远程监管 助力一线生产安全运行
 
  紫金矿业集团下属紫金山铜金矿,曾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第一大金矿”荣誉称号,安全生产向来是重中之重。在紫金山铜金矿集控中心,海康威视智能物联技术助力打造AR实景地图,生产实时画面、车辆驶入驶出、安全作业管理、尾矿库传感采集等各类安全生产数据一目了然。集控中心通过安全“一张图”统筹管理各生产单元,实现联动协同、智慧管控,保障一线生产安全运行。
 
  在广袤大地的另一端,同属紫金矿业集团的西藏巨龙铜矿,位于海拔超过5400米、含氧量仅为14%的雪域高原,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带来的高原反应及高原常见病困扰着驻扎的管理施工人员,如何借助智能设备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巨龙铜矿通过海康威视双光谱重载云台、激光重载云台、黑光摄像机等设备,管理人员在集控中心就可以实时掌握现场采选情况,实现远程监管。在生产现场,通过车牌识别、检测计量等智能设备打造智能地磅系统,实现过磅全流程无人值守;通过矿区车辆测速系统有效遏制超速等违规行为发生,降低车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图:智能地磅系统实现过磅全流程无人值守
 
  随着紫金矿业全球化的布局,远在欧洲的塞尔维亚博尔铜矿,也由海康威视助力打造可视化统一管理平台和现代化集控中心,提升了矿山安全管理水平。
 
  冶金生产有了AI加持 数字化产品助力生产和管理提质增效
 
  数字化的改变也发生在冶金环节。在紫金铜业,视频AI检测已覆盖从货物运输环节火车编号识别,到生产车间电解槽温度检测预警、设备巡检,以及天车运行中的安全防范等多个场景,通过实时智能分析、风险及时预警大幅提升安全监测的质量和效率,助力降低安全生产风险,以智能物联赋能安全监管升级。
 
  在紫金铜箔生产车间里,一台台AGV机器人有序工作着,与生产产线无缝融合,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智能制造水平;配电室里,工业听诊设备通过音频算法实时检测设备状态,识别异常噪声,同时通过智能网关将危险源数据接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平台,打破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了统一管理;园区里,车辆管理系统、全场景数字化考勤系统、食堂消费系统等智能应用,服务于园区日常管理,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图:工业听诊设备通过音频算法实时检测设备状态
 
  智能物联技术助力环保 推进绿色高质量生态矿山发展
 
  紫金矿业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全球高标准创建绿色矿山,同时积极引入科技助力环保。海康威视智能物联技术也加入到紫金矿业的环保工作中,位于排污口的智能物联设备,能够辅助污染源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在线监测,助力紫金矿业全面推进绿色高质量生态矿山发展。
 
  “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推动着行业向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向转型。”紫金矿业集团信息总监、紫金智信总经理董文生表示,“紫金矿业联合海康威视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智能物联技术手段来优化业务流程,打造“智慧矿山”、“智能工厂”,实现降本增效和安全生产,推动集团全球化的高效运作。”
 
  数智化既是矿企自身需求,也是行业发展大势。紫金矿业已从单一可视化手段,到生产、园区的各个场景物联信息全面感知、数据汇集分析、统一管理,这是有色金属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演进的一个缩影。在数字化的浪潮之下,海康威视等科技企业也正在OT(运营技术)领域不断创新,为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众多的场景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afzhan@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城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慧城市网,https://www.af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