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慧城市网>安防展览网>技术列表>如何利用隐私优先的传感器打造智能建筑

如何利用隐私优先的传感器打造智能建筑

2025年02月13日 11:49:40 人气: 239 来源: 千家网
  据MIT News报道,Butlr公司通过热传感器技术,致力于使建筑更加安全与高效,同时保护个人隐私。该公司由两位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创立,目标是通过非侵入性的技术,让建筑空间能更好地了解和响应人们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深入了解人们在居住和工作空间中的活动方式,可以显著提升这些空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然而,传统监控方式往往依赖摄像头,这侵犯了人们的隐私。两位创始人认为,通过低分辨率的热传感器和分析平台,能够提供隐私保护的同时,帮助老年群体预防跌倒、优化办公空间使用并节省能源。
 
  该公司目前已向多家老年护理和技能护理设施以及大型企业(如Verizon、Netflix和Microsoft)销售了超过20,000个隐私保护传感器。创始人表示,未来Butlr希望能打造更加动态和智能的空间,能够实时理解并响应人们在空间中的使用需求。
 
  智能建筑与隐私保护
 
  其中一位创始人在谈到其愿景时提到:“我们希望通过正确的技术,理解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进而提升空间的安全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他强调,现今很多技术投入都集中在摄像头和人工智能上,这会侵犯个人隐私,而Butlr的解决方案则能够在不牺牲隐私的前提下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这位创始人继续说道:“空间应当像数字用户界面一样,具备多功能并能够响应需求。例如,办公室中如果有大房间,且每个人都在独立工作时,系统应当自动将房间分隔为多个小房间,或根据使用情况调整灯光和温度,从而节省能源。”
 
  智能建筑的未来愿景
 
  另一位创始人在分享其对未来建筑环境的看法时提到:“现实世界是最大的用户界面,而不像数字世界一样,现实世界的空间尚未能够理解我们的需求,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如有人在房间里跌倒时,智能建筑的技术可以起到生命救援的作用。”
 
  这位创始人进一步指出,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经历深刻影响了他对建筑未来的理解。他提出,建筑不仅仅是容纳人的空间,而是一个可以实时感知、理解并响应用户需求的智能环境。这种“响应性建筑”将是未来城市与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市场与客户
 
  创办公司后,Butlr的创始人们着重寻找早期客户来验证其技术。通过数百次与潜在客户的访谈,他们最终选择从办公空间的业主入手。随着疫情后灵活办公模式的兴起,企业在优化大规模办公空间的能源使用方面有了更多需求。这为Butlr的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Butlr的传感器产品采用长效电池,能够跟踪每个房间的日常占用情况,并通过分析空间的使用模式,帮助企业减少能源消耗。对于拥有大量办公空间的客户来说,这项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据悉,一些客户通过优化空调等设施的使用,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的能源费用。
 
  老年护理与医疗应用
 
  Butlr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老年护理和医疗领域,特别是在急性护理环境和老年人社区。该平台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在房间内的活动,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状况。例如,当患者跌倒或长时间未能起床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此外,Butlr还与一些知名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尝试通过监测老年人群体的活动变化,识别出可能的健康问题,如尿路感染等。该平台还能根据患者的运动模式变化,帮助识别出认知或身体能力的下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
 
  建筑的“神经细胞”
 
  Butlr的创始人们将自己的技术形容为建筑物的“神经细胞”,而不是“眼睛”。他们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不再仅仅依赖于摄像头,而是通过感知和理解空间内的动态变化,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加个性化的空间管理。他们的最终愿景是,任何建筑和家庭空间都能像智能设备一样,实时响应并满足居住者和使用者的需求。
 
  这位创始人总结道:“我们的技术可以将普通的房间转变为智能空间,既能提升效率,也能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我们相信,这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正确应用方式。”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afzhan@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城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慧城市网,https://www.af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